欢迎进入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数据中心分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会员风采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段广森:数据中心的管理也要升级换代
时间:2010-12-23       分享:

前言:全国海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年就开始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内最早使用计算机技术的政府部门之一。在近三十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全国海关先后经历了单机应用、系统化应用、内部联网应用、跨部委联网应用以及辅助决策应用等五个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海关信息中心作为海关的信息处理、数据传输及通讯服务中枢,已经拥有强大的数据资源和完备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基本实现了电子海关、电子口岸、电子总署的应用格局,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稽察走私任务顺利完成做出巨大贡献,对全面提高海关执法能力和工作效率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扩大进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使广大读者能对海关信息工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采访到了全国海关信息中心段广森副主任,请他介绍一下近几年全国海关信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中心管理方面的情况。

path

信息化的建设要抓住重点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不少政府部门开始逐步设立各自的信息中心,但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信息化并没有真正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许多信息化工程成了花架子。一些单位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建建网站通通网络等。谈到信息化建设就先投入巨资购买大量软硬件设施,似乎只要有了IT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就搞成了,结果并非如此,因为系统上线后其运行维护和应用管理的任务更为艰巨。

        由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海关在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处于最前沿,海关信息中心又是国家设在口岸的监督管理机关,因此,多年来不断向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全国海关信息中心的段广森主任向我们介绍到,中心从最初承担全国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汇总加工的幕后工作,到目前与全国海关业务现场紧密结合、承担海关核心业务系统的运行维护,海关信息中心服务对象开始由总署机关向各地方海关延伸。作为海关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实施者之一,目前信息中心已服务于海关总署各部门、全国46个直属海关单位、700多个通关业务现场,十几个相关政府部门,20余万家企业。近几年来,通过信息中心承担建设并维护运行的信息系统每年处理进出口货物价值逾万亿美元、报关单4千余万份,为国家征收税款5千余亿元人民币。信息中心已成为全国海关的网络枢纽,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配角成了主角。段主任郑重的向我们说,海关信息系统运行无小事,分分秒秒都是“生命攸关”啊!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信息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化的理念虽然越来越深入人心,但信息系统的水平和建设开发、维护能力也要不断提升。为此,全国海关信息中心从IT运维、开发管理体系、内部管理等几个方面为海关信息化打造了科学、高效、安全、可靠的保障。

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

        在谈到海关信息化发展进程时,段主任认为,信息化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首先是人的信息化。目前,中心已有一支近300人、8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平均年龄30岁的充满活力的专业IT队伍。在管理上信息中心采用业界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标准。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内部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先后引入了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ITIL(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的集合)、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等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标准,使信息中心的人员管理和技术管理逐步走上体系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IT服务质量,这些都给海关信息工作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段主任还向我们讲到,以前信息中心最怕的问题是什么?不是设备的增减、系统的宕机而是数据中心管理人员的流动。很多同事因为岗位的调动,可能刚刚熟悉了机房的各项工作,就调离了岗位。这就使我非常难办了。为什么,就是因为缺乏对机房各项运行情况的详细记录。我们机房几百台服务器,使用的情况、负载的情况,网络链接的情况;新来的同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搞清。如果有某几台服务器出现了问题,想要关掉它,但是不知道关哪几台,这就是我们当时的情况。我们对自己要管的东西并不是很清楚,无法给领导提供有说服力的决策依据,从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出,管理的升级换代甚至比技术的升级换代更重要,更迫切。

        曾经有人这样概括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一流的设备,二流的软件,三流的应用,四流的数据。长期以来,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把大量建设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上,却很少关注把这种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后所产生的增值效益,而海关系统很早就开展了信息数据加工业务,不仅为海关自身业务服务,而且向社会提供服务。因此,我说业务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就要人的信息化,你的管理必须要信息化的管理。由于在这方面我们感受到迫切性,我们开始建立海关自己的数据中心机房管理系统,使我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家底了如指掌,我们的技术人员不管谁来打开管理系统就能马上掌握目前设备的情况,服务器上跑的项目的情况,能够做到说得清、管的住,提高了我们的服务水平。

        段主任进一步讲到,对于现代机房运维管理发展方向,我们定义了三个方面,即流程化、规范化、透明化。可以说这三个方面完全展现了机房管理的水平。流程化就是要把机房的日常工作进行梳理,建立起标准的工作流程,例如设备进出管理,需要怎样的审批,各类设备、设施维保合同签订流程等。规范化则是要加强机房每项工作的标准约束力,使机房做每项工作,实施每项工程时都是有据可依、都有标准可以参考。透明化则代表要展现机房运维情况的,要让高层领导、涉及机房工作的人员都清楚我们负责的机房现在运行的情况如何,各项资源是否还充足,机房管理者是否需要建立下一步扩容计划了等等。应该说,我们提出的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理念已经受到多方的关注,特别是数据中心达到一定规模,且在管理和运维中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平台需求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该系统已经在信息中心及直属海关建立数据中心信息化体系,并收到了预期效果。

path

从H883到H2000再到H2010

        谈到海关的管理系统,段主任向我们介绍到,其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全国海关就开发了H883系统,这是我们海关的核心业务系统,是海关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作业管理模式的一座里程碑。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没有普遍联网,H883系统还是一个分布式应用系统。到90年代末,H883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海关日益发展的需要。因此,到了1998年的时候,我们开发了第二代通关管理系统取代原来H883系统,称之为H2000系统。H2000系统的开发完成以及推广应用,标志着电子海关的初步建成,也标志着电子海关已经成熟,实现了全国海关通关作业络化、物流监控的智能化。2003年年底,总署首先选择北京海关和广州海关进行现场试验。到2004年年底推广到全国,这是海关信息化建设新的里程碑。H2000系统成功推广,使全国海关建立了统一的通关作业模式、作业流程、作业规范,进一步实现严密监管、高效通关、规范作业,保证全国海关执法的统一性。H2000系统的推广应用达到严密监管、提高效率的目的,使中国海关行政执法能力有了一个跨越式发展。

        随着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2008年4月,海关总署又启动了海关H2010工程(“现代海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支撑全国海关一盘旗的“大监管体系”建设,落实海关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并力争完成今年海关税收任务。具有反馈、监督等多功能的海关新系统,计划在明年推广使用。此项工程建设主要目的是通过顶层设计和整合创新,实现各系统间得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流程衔接和业务共享。发挥海关执法和效率的效能,提高决策支持和对企业服务的水平。建成后的全国海关信息中心网络基础平台,全网基于千兆互联,采用冗余设计,是一个可靠、安全、稳定、易管理的先进网络,并为其未来业务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于提高海关行政效率和执法水平,加快进出口货物通关,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在采访的最后,段主任饱含深情地向我们讲到,海关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进程应该说是我国政府机构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过去三十几年的时间中,全国海关的信息化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和其他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的一个榜样,并为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海关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中心的建设管理水平一定还能够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继续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付出努力。在为建设智能型现代化海关服务的同时,也为全国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发展做出更多更有益的尝试。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